香港可持續農業新趨勢:
魚菜共生如何改變食物生產?

13 jun 2025 / Matters Academy
談到農業,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農夫在田間辛勤耕作的畫面。然而,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一種嶄新的可持續農業模式逐漸受到關注:魚菜共生(Aquaponics)。這種創新技術結合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創造出一個無泥土、無農藥、省水的微型生態系統。

在香港,農地有限,食物供應仰賴進口,本地生產的比重相對較低。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間內提高食物生產效率,是都市發展中不可忽視的課題。魚菜共生不僅能夠減少水資源的消耗,也為城市環境提供了新型農業模式,成為推動綠色食物供應的重要選項。

可持續農業:未來食物生產的新方向

可持續農業的核心目標是確保食物生產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維持自然資源的穩定性,並促進公平與經濟效益。

其主要原則包括:
  • 環境保護:減少化學肥料與農藥的使用,保護水資源,促進生物多樣性。
  • 資源效率:提高土地、水、能源的使用效率,並採用創新農業技術提升產量。
  • 社會公平:保障農民與農業工作者的權益,確保合理的勞動條件。
  • 經濟可持續性:促進農業的盈利能力,使其能穩定發展。
  • 應對氣候變化:因應極端氣候對農業的挑戰,減少環境風險。

在許多地方,可持續農業已成為重要的食物生產模式,其中魚菜共生更是被視為都市農業的理想選擇,因為它能夠節省空間,提高生產效率,並減少環境負擔。

魚菜共生如何運作?


魚菜共生的系統是一個循環利用的生態系統,魚類與植物之間建立互惠關係:

  1. 養魚:魚類在水池中生活,產生含氨的排泄物。
  2. 微生物轉化:硝化細菌將氨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硝酸鹽,成為天然肥料。
  3. 植物吸收:植物根部吸收硝酸鹽作為養分,促進健康生長。
  4. 水質淨化:植物在吸收養分的同時,也淨化水質,使水重新回流至養魚池。


魚菜共生的優勢

  • 節約用水:相比傳統農業,水在系統內循環,減少約90%的水資源消耗。
  • 無需泥土:適合城市環境,可在屋頂、陽台或室內運作,打破空間限制。
  • 不使用化學農藥:維持生態平衡,確保食物安全。
  • 減少肥料需求:魚類排泄物提供植物養分,降低肥料使用,減少環境負擔。
  • 高生產力:可在有限空間內提高食物產量,特別適合都市農業發展。
  • 環境友好:減少水污染與農業廢棄物排放,促進生態平衡。
  • 適應不同環境:可在城市、屋頂、沙漠等地運作,發展垂直農業。
  • 具教育價值:提供環境教育與生態學習平台,提升公眾對生態循環的認識。

此外,由於魚菜共生系統較為自動化,日常管理相對簡單,非常適合新手農夫或都市農業愛好者。

未來展望:如何推動魚菜共生?

近年來,可持續農業技術逐步獲得社會關注,特別是都市環境中,魚菜共生被視為解決食物供應問題的關鍵方案。如果香港能夠進一步推廣此技術,政府或機構可透過農業補助、教育推廣、技術研發等方式,鼓勵更多都市農業項目誕生,提高本地農業自給率,減少對進口食品的依賴。

更多詳情可收聽以下Podcast或觀看影片解說:

THIS ARTICLE WAS CREATED BY

Matters Academy

A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to register for free and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ESG and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that impact our society today. Matters Academy is one of the leading learning platforms providing flexible, accessible, and affordable courses taught by experienced sustainability practitioners to help you embark your ESG journey.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www.matters.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