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人人有責:
探索企業、監管機構與市民的共同責任

26 aug 2024 / Matters Academy
全球氣候危機日益嚴峻,環境、社會和管治(ESG)議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重大關注點。然而,要真正解決ESG相關問題並不簡單,關鍵在於各持份者,包括監管機構、企業和市民,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監管機構的責任
監管機構無疑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以推動企業與市民一同關注ESG,責任在於制定和實施關於ESG的政策法規,以確保企業在環境,社會和管治等方面符合可持續性。首先應完善法規制度,規範企業的ESG相關行為,鼓勵和督促企業主動履行ESG責任。此外,監管機構需要確保企業在ESG方面的資訊公開和透明,以便社會了解企業的ESG表現。以香港為例,香港交易所規定香港上市公司要披露ESG 信息,每年公佈其ESG報告。另外,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每個項目的最高資助額為15萬元,讓有潛力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科技在香港的商業環境中更廣泛應用,推動ESG發展。
企業應評估亦改善自身表現
對於企業而言,企業應將ESG納入長期發展策略。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不僅要在自身運營中負起環保和社會責任,同時亦要將ESG因素納入長期發展戰略,在制定決策時充分考慮ESG帶來的影響和機遇。首先,企業要評估自身運營對環境、社會的影響,並制定有針對性的ESG改善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使用可再生能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另外,企業亦應改善員工福利和工作環境,加強公司管理。近年來,除了因為法規要求,不少企業都已經開始持續收集其ESG數據,了解自身表現並定期發佈ESG報告,以顯示其對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其次,企業亦應深入分析ESG因素對自身長期發展的影響。因為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社會矛盾等風險,都有可能會為企業的生產及營運等方面帶來巨大挑戰。與此同時,綠色產業、社會責任投資等都將成為ESG機遇,有可能為企業帶來重要的增長。因此,企業應該將ESG納入戰略決策範疇,採取主動應對措施,增強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市民大眾亦可一同合作
最後,作為市民大眾,大家亦應該提高環保意識,並加以行動。事實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例如日常使用的電器、交通工具、飲食習慣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增加碳排放,從而加劇氣候變化。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水災、熱浪等災害也與我們息息相關。因此,公眾若能提升環保意識,由日常生活做起,透過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回收利用、選擇環保產品等舉動,而共同實現零碳目標,整個社會帶出貢獻,推動可持續發展。而除了環保行動,市民亦可以監督企業的ESG表現。透過關注政公開的ESG報告,並根據報告的內容,支持ESG表現較好的企業,提高整體的ESG標準。
總括而言,實現ESG目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監管機構要發揮引導和監管作用,制定ESG法規並提供支持措施;企業要將ESG納入戰略,在運營中踐行環保和社會責任;而公眾則要提高環保意識,從日常生活做起,參與到ESG的實踐。惟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落實ESG,推動社會邁向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THIS ARTICLE WAS CREATED BY

Matters Academy

A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to register for free and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ESG and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that impact our society today. Matters Academy is one of the leading learning platforms providing flexible, accessible, and affordable courses taught by experienced sustainability practitioners to help you embark your ESG journey.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www.matters.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