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固體廢物徵費
走向環保與可持續發展

02 JUn 2023 / Matters Academy

隨着香港人口不斷增加,都市固體廢物的日益增多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環保議題。經過多年籌備,香港政府宣佈將於2023年年底開始實施都市固體廢物徵費,為處理加劇增長的廢物問題採取行動。


香港每日都市固體廢物平均達1.1萬公噸

根據環境保護署最新統計,2021年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日平均處置量高達1.1萬公噸,較2020年上升5%。家居廢物佔總量逾六成,達6,992公噸。在所有都市固體廢物當中,廚餘佔近三成,廢塑膠兩成一,廢紙兩成。


這些數字反映,隨着香港人口和消費水平的不斷增長,城市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也在持續增加。如果不及時採取有效的減廢和回收利用措施,堆填區所剩余量將逐漸減少,未來將難以妥善處理所有垃圾。


相比其他地區嚴格分類回收

與一些東亞地區如台灣、韓國和日本相比,香港目前在都市固體廢物分類回收方面相對薄弱。這些地區都有明確的垃圾分類規定,比如「資源垃圾」、「廚餘」和「一般垃圾」三大類,並提供相應的分類回收設施。而香港現行的分類回收制度基本上只限於自願參與,缺乏強制約束。這導致大量可以回收利用的廢物最終都被堆入堆填區,嚴重浪費資源。長此以往,將對香港日益緊張的環境承載能力帶來重大壓力。


垃圾處理方法

廢物處理方式普遍可以分為堆填、焚化、熱裂解、回收、堆肥以及厭氧消化。


  • 堆填:堆填過程中會釋出臭氣及有毒氣體,若未妥善處理對環境影響大。目前抽收甲烷轉為能源,降低影響。
  • 焚化:高溫燃燒都市固體垃圾,但過程中亦會排放溫室氣體。利用淨化設備過濾有害物質。
  • 熱裂解:以高溫將固體塑膠廢物分解,避免長期堆放對環境影響。
  • 堆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廢物如廚餘轉為肥料,回收營養。
  • 厭氧消化:利用細菌分解有機廢物生成沼氣和沼渣,再分別利用為能源或肥料。


循環經濟注重源頭減廢

以往的消費模式普遍採取「採用-生產-消費-丟棄」的方式,將大量資源和成果傾倒在垃圾桶,造成巨大浪費。隨著氣候變遷影響、資源短缺問題浮現,我們開始意識到需要推行更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因而成為重要的選項。


聯合國將循環經濟概括為「減廢、重用、回收、再造」等環節。歐洲議會又提出「共享、租賃、維修、翻新」等方式,延長商品壽命、減少廢棄。藉此除了回收再造減少原材料需求外,也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對緩解全球暖化影響深遠。


致力建設循環經濟 邁向可持續發展

本港實施都市固體廢物徵費,表明政府已意識到持續開發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循環型社會的重要性。相信隨着公眾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加上相關配套措施的支持,將迎來更完善的廢物分類回收體系。


長遠來看,只有廣泛培養源頭分類和減廢的文化觀念,並在經濟、技術和管理等各方面深入實施循環利用概念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願景,化解環境壓力,共建綠色城市。

THIS ARTICLE WAS CREATED BY

Matters Academy

A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to register for free and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ESG and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that impact our society today. Matters Academy is one of the leading learning platforms providing flexible, accessible, and affordable courses taught by experienced sustainability practitioners to help you embark your ESG journey.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www.matters.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