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VS淨零排放:
香港如何應對氣候變遷?
香港如何應對氣候變遷?
當前全球面臨的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2016年超過195個國家簽署了《巴黎協議》,目標是將全球暖化溫度升高限制在攝氏1.5度內,並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uality)。香港政府亦於2021年宣佈,將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在2035年前將碳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0%。到底「碳中和」代表什麼行動?
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時間內,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從大氣中清除的量達到平衡。雖然「碳中和」一詞多指向二氧化碳,但實際上適用於所有溫室氣體。
如何實現碳中和?
實現碳中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減少或抵消碳排放:
- 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 節約能源
- 綠色通勤
- 減少使用和浪費
- 種植樹木和造林
- 購買可再生能源證書
- 參與碳交易
這些措施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維持大氣中的碳排放量不變,從而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損害。簡單來說,可以透過以下公式去想像及計算: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 碳抵消 = 淨碳中和
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的區別
碳中和和淨零排放(Net-Zero)都是應對氣候變遷的目標,但其實有所不同:
簡單來說,淨零排放是指自身不產生任何排放,而碳中和則是通過植樹、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抵消排放。
- 淨零排放:指在特定時間內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極低甚至為零;
- 碳中和:則是通過抵消手段達到排放平衡
簡單來說,淨零排放是指自身不產生任何排放,而碳中和則是通過植樹、使用再生能源等方式抵消排放。
碳抵消與碳交易
碳抵消是指通過投資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或其他低碳技術來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碳交易是碳抵消的一種方法,香港交易所推出的Core Climate平台提供了一個透明、高效的碳信用額交易平台,支持全球向淨零排放過渡。
因此,碳抵消和碳交易為企業和政府提供了實現碳中和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在無法完全消除碳排放的情況下。
香港的碳中和目標
香港政府在2021年發布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就提出了四大減碳策略,以達成碳中和:
這些策略涵蓋了香港的主要經濟活動和能源來源,旨在全面減少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
- 淨零發電:不再使用煤炭,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目標在2035年達到7.5%至10%,2050年前實現淨零發電。
- 節能綠建:推廣綠色建築,提升能源效益,目標是2050年前商業建築用電量比2015年下降30%到40%,住宅用電量下降20%到30%。
- 綠色運輸:推動車輛和渡輪電氣化,目標是2050年前實現車輛和運輸界別零碳排放。
- 全民減廢:發展轉廢為能設施,減少對堆填區的依賴,並推動減廢回收。
這些策略涵蓋了香港的主要經濟活動和能源來源,旨在全面減少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
面對挑戰,邁向未來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碳中和為實現可持續未來提供了實際途徑。即使實現碳中和定會面臨諸多挑戰,若然企業與政府共同努力,通過不斷創新及合作來採取更多措施,相信可以克服挑戰,為未來的世代創造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