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最新報告,每年全球碳排放已達數十億噸,主要來自工業、交通與能源領域。儘管企業在範疇一(Scope 1)與範疇二(Scope 2)的碳排放計算較為成熟,範疇三(Scope 3)的排放卻往往被忽視,導致企業在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時面臨挑戰。
範疇三披露的困難與挑戰
範疇三涵蓋企業供應鏈中的間接碳排放,包括原材料提取、生產、運輸、使用與最終處理等多個環節。研究顯示,範疇三通常占企業總碳排放的75%以上,但由於數據收集困難、供應鏈結構複雜、缺乏透明度,許多企業仍未能準確報告這部分數據。此外,許多企業缺乏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來追蹤排放來源,使得範疇三成為碳管理中的最大挑戰之一。
全球報告要求日益嚴格,企業必須正視
全球政府與監管機構正在加強對範疇三排放的披露要求,並將其納入必須公開的績效指標。例如:
香港交易所(HKEX)強調,香港上市公司在範疇三的披露率僅50%,顯示企業仍需加強數據透明度。 歐盟(EU)企業可持續報告指令(CSRD)要求大型企業自2024年起全面公開碳排放數據,包括範疇三。 美國加州氣候企業責任法案(SB 253)要求企業披露供應鏈排放數據。 這些法規顯示,企業必須正視範疇三的影響,積極建立準確的數據追蹤機制,以符合監管標準,提升市場競爭力。
範疇三的15個分類及其計算挑戰 範疇三的排放由15個分類組成,每個分類都對企業的碳足跡產生重要影響,具體包括:
上游供應鏈排放(分類1-8)
採購的產品與服務: 企業從供應商採購的商品與服務所產生的碳排放。資本貨物: 企業購買設備、機器與基建等資本支出所引致的碳排放。與燃料及能源相關活動: 能源消耗但未納入範疇一或範疇二的碳排放。上游運輸與配送: 原材料、零部件等在供應鏈上的物流與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營運中產生的廢物: 企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過程所引致的碳排放。商業旅行: 企業因業務需求而進行的出差活動(如飛機或汽車出行)所產生的碳排放。員工通勤: 員工日常通勤的交通工具使用所產生的碳排放。上游租賃資產: 企業委外生產或服務供應商的運營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
下游供應鏈排放(分類9-15)
下游運輸及配送: 銷售產品在業務部門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運輸及配送中產生的排放,這些車輛及設施並非由申報公司擁有、控制或付費。
已售產品的加工: 下游公司(如製造商)對售出的半製成品加工所產生的排放。
已售產品的使用: 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產生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如電子產品的電力消耗)。
已售產品生命週期結束時的處理: 已出售產品使用周期結束時的廢物處理及處置所產生的排放。
下游租賃資產: 申報公司(出租人)營運擁有並租賃給其他實體的資產所產生的排放。
加盟/特許經營業務: 營運專營權所產生的排放。
投資: 投資業務所產生的排放。
這些分類的計算涉及跨供應鏈數據整合、國際標準對比、數據追蹤系統建置等多方面技術挑戰,企業需要專業知識才能正確評估範疇三排放量。
企業在範疇三披露上的現況
根據香港交易所(HKEX)2024年ESG報告分析,儘管企業對範疇一與範疇二的披露率已超過90%,但範疇三的數據仍有重大缺失:
僅37%的企業提供完整的範疇三數據 主要披露商業差旅與員工通勤,但供應鏈排放數據仍然不充分 大型企業的範疇三披露率較高,但中小企業仍面臨數據收集困難 不過現時已有許多企業著手加強範疇三的報告,公開透明的碳排放數據不僅能提升市場信任度,還有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舉對於整體行業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促使更多企業重視範疇三的數據披露。
企業若希望提升範疇三的計算與管理能力,「ESG計算速成班(範疇三)組合課程」將提供系統化的學習,讓你全面掌握ESG指標計算方法,學會如何管理與報告企業的碳排放數據,課程涵蓋:
✅ 詳細解說: 每個課程均有清晰的廣東話解說,並配有中文字幕
✅ 清晰例題: 透過不同企業設定,設計多條專屬例題,用生活化例子講解,更容易明白如何套用至企業營運。每堂課程亦設有試算題,讓學員立刻嘗試計算。
✅ 完整筆記: ESG指標原理、解說以及所有例題及試算題的解題均會以筆記形式呈現,讓學員更容易吸收。
✅ 課程證書: 完成課程,將立刻獲得電子證書。
立即報名,掌握企業碳管理的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