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減碳必修課:
掌握下游供應鏈的碳排放計算(分類 9-15)
掌握下游供應鏈的碳排放計算(分類 9-15)

企業收集碳排放數據的重要性
全球減碳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企業在營運過程中減少碳排放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更是符合法規要求、確保合規經營的重要策略。例如,許多地區已推行強制性碳披露,要求企業公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準確掌握碳排放量有助於企業制定減排行動,識別高碳排放環節,並與供應鏈夥伴合作,共同推動更環保的生產與營運模式。
範疇三(Scope 3):上游與下游排放的影響
企業碳排放主要分為三個範疇,其中範疇三(Scope 3)涵蓋供應鏈的間接排放,這部分往往佔據企業總排放量的絕大比例。Scope 3可細分為15個類別,包括上游供應活動(分類 1-8)與下游供應活動(分類 9-15)。
下游供應鏈的碳排放主要涉及產品的使用、分銷、報廢與回收,其計算方式同樣複雜,但對企業減碳至關重要。透過深入了解各環節的排放數據,企業可以制定有效的減排策略,提升供應鏈的環保效益。
下游活動的碳排放(分類 9-15)
下游供應鏈涉及產品交付後的各種過程,以下為分類9至15的詳細說明:
- 分類 9-下游運輸及配送:銷售產品在業務部門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運輸及配送中產生的排放,其中所用的車輛及設施並非由申報公司擁有、控制或付費。
- 分類 10-已售產品的加工:下游公司(如製造商)對售出的半製成品加工所產生的排放。
- 分類 11-已售產品的使用: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產生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如電子產品的電力消耗)。
- 分類 12-已售產品生命週期結束時的處理:已出售產品使用周期結束時的廢物處理及處置所產生的排放。
- 分類 13-下游租賃資產:申報公司(出租人)營運擁有並租賃給其他實體的資產所產生的排放。
- 分類 14-加盟/特許經營業務:營運專營權所產生的排放。
- 分類 15-投資:投資業務所產生的排放。
這些環節的碳排放數據往往涉及跨產業、跨地域的計算,企業需要利用供應鏈追蹤系統,確保準確監測與計算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