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與快樂指數:
環境變化如何影響我們的幸福?
環境變化如何影響我們的幸福?

近期的一項研究《From emissions to emotions: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happiness across 140 countries》深入探討了氣候變化對全球幸福感的影響,提供了寶貴的實證證據。該研究利用來自140個國家的數據,分析了2008年至2020年間氣候變化與人民幸福感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溫室氣體排放對幸福感的直接影響有限,經濟發展、公共健康和社會福利仍是影響幸福的重要因素。不過這項研究亦強調環境變化與心理健康之間複雜的交互關係,並提醒我們在制定氣候政策時,應兼顧社會福祉。
工業革命引發的廣泛工業化導致了顯著的溫室氣體(GHG)排放,這加速了氣候變化的進程。儘管氣候變化是自然現象,但過去兩個世紀的人類活動無疑加劇了這過程。根據Letcher(2021)的研究,97%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行為是全球環境變化的主要推動力。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排放物在大氣中累積,形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並引發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如風暴、洪水和乾旱等。
這些變化不僅影響自然環境,還對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產生深遠影響。氣候變化的影響範圍廣泛,包括生態系統的破壞、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社會穩定性的削弱。根據上述研究,若再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上升約1.36°C,預測未來幾十年內將上升至3.48°C,將對全球各地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
環境因素與幸福感
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幸福感一直是學術界的熱議話題。多項實證研究顯示,氣候條件影響人類情緒和行為。例如,季節性情緒失調(SAD)在寒冷和黑暗的月份尤為普遍,導致抑鬱和焦慮的增加。此外,氣候變化還可能引發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鬱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極端天氣事件不僅影響個體情緒,還會對社會關係產生深遠影響。研究發現,極端氣候會增加家庭暴力的發生率,並導致社會不安。社會學者指出,當環境壓力增大時,社會的凝聚力可能會受到損害,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和衝突的增加。
研究空白與假設發展
儘管已有研究探討氣候變化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但對於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整體人口幸福感的宏觀層面探索仍然不足。現有文獻的結果往往因地區而異,部分地區的氣溫上升可能暫時改善生活質量,而在其他地區卻可能惡化食物安全和健康狀況。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 H1: 全球GHG排放增加會導致幸福感下降。
- H2: 全球CO₂排放增加會導致幸福感下降。
- H3: 全球CH₄排放增加會導致幸福感下降。
- H4: 全球N₂O排放增加會導致幸福感下降。
這些假設將成為本研究的基礎,目的是探索氣候變化對幸福感的影響,並考察經濟發展和政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140個國家的面板數據,分析2008年至2020年期間氣候變化對幸福感的影響。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
變數選擇
- 依變數: 幸福感,通過Cantril Ladder指數衡量,數據來源於《世界幸福報告》。該指數要求受訪者在0到10的範圍內評分自己的幸福感。
- 獨立變數: GHG排放,包括CO₂、CH₄和N₂O的年排放量,數據來源於世界銀行和相關環境機構。
- 控制變數: 包括GDP、人均收入、兒童死亡率、人口密度、城市化率等,以確保模型的穩健性。
實證模型
本研究使用固定效應模型來控制未觀察的異質性,採用以下的回歸模型:
\text{Happiness}_{it} ¼ \alpha þ \beta_1 \text{GHG}_{t} þ \beta_2 X_{it} þ \nu_i þ \lambda_t þ \varepsilon_{it}
這裡,\text{Happiness}_{it} 表示國家y \nu_i i固定效應,\lambda_t 表示年份固定效應,\varepsilon_{it} 是誤差項。這種模型設計使得研究能夠識別出在考慮其他變數後,GHG排放對幸福感的獨特影響。
氣候變化對幸福感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GHG排放的增加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並不明顯。具體來說,CO₂排放的增加顯示出對幸福感的顯著負面影響。這表明高CO₂水平可能由於污染和健康負擔而減少個體的幸福感。此外,儘管CH₄和N₂O的影響不顯著,但這些排放物對環境和公共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發展中國家的情況
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基本的生活需求仍然是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研究發現,經濟安全和社會福利在這些地區的幸福感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高兒童死亡率與低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這反映了公共衛生和社會福利系統的有效性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性。
本研究的結果對政策制定者提出了重要啟示:
- 發達國家:政府應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福祉之間找到平衡。減排政策不應單獨進行,還需考慮對社會幸福感的影響。推動可持續消費和非物質幸福的指標,如社會聯繫和社會支持,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 發展中國家:政策應集中於改善公共健康、減少貧困和擴大教育機會,這些努力將更直接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特別是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政府應加強社會安全網,保障脆弱群體的基本生存需求。
- 整合政策:各國應該將環境、經濟和社會政策整合,以確保政策的協同效應。發展綠色技術、改善公共交通系統和推動可持續城市規劃將有助於減少環境影響並提升社會福祉。
本研究提供了氣候變化、經濟發展與幸福感之間複雜關係的實證證據。雖然GHG排放對幸福感的直接影響有限,但經濟發展和兒童健康仍然是影響幸福感的主要驅動因素。未來的研究應聚焦於不同地區的特定需求,並考慮使用非線性模型來捕捉氣候變化與幸福感之間的更細緻的關係。
總之,政策制定者必須將可持續發展與公眾幸福感相結合,確保氣候政策不僅減少風險,還能促進幸福和社會穩定。隨著全球面臨的環境挑戰日益嚴峻,這一研究強調了在制定政策時考慮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