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排放差距報告2024》指出,隨著各國即將準備並提交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而根據《巴黎協議》,如果各國的NDCs齊心協力,的而且確有可能在2035年或之前縮窄排放差距,達到控制全球變暖的目標。惟此願景將受到三個關鍵里程碑的考驗,包括:
- 2024年11月前修訂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以實現「在本世紀中葉之前達成淨零排放」
- 2024年底提交首份雙年透明度報告 (BTR):概述在NDCs方面的進展
- 2025年2月提交新的NDCs:包含2035年的具體目標和措施
2023年結束的第一次全球盤點為各方制定NDCs時提供適當的指導,要實現巴黎協議的目標則取決於如何好好規劃未來的道路。
下一輪NDCs的挑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排放差距報告2024》中特別強調下一輪NDCs需具備的條件,以保持實現巴黎協議目標的可能性。報告指出,除非2030年的全球排放量低於現有政策和當前NDCs所暗示的水平,否則將無法限制全球變暖的平均溫度至1.5°C,這將大大增加將變暖限制在2°C的難度。因此,下一輪NDCs必須在十年內提供更實質而且具野心的解決方案,加速減排行動。
全球GHG排放增長現狀
2023年,全球溫室氣體(GHG)排放達到57.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GtCO2e),比前一年增長1.3%。這一增長率高於2010年至2019年疫情前的平均水平,突顯了氣候行動的緊迫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約佔GHG的68%,主要來自能源部門和工業過程,顯示需要加強對化石燃料使用的控制。此外,甲烷、氧化亞氮和氟化氣的排放合計約佔總GHG的25%,其中氟化氣的增長速度最快,達4.2%。
這些數據反映了各行業的轉型需求,尤其是電力部門的排放量已達到15.1 GtCO2e。在國家層面的轉型需求中,G20國家在全球GHG排放中佔77%,其中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排放量有所增加,顯示出地緣政治的影響(見圖 1)。這些數據還揭示了排放貢獻的不平等性,富裕國家和高收入家庭的排放量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因此在制定下一輪NDCs時,各國應促進公平的減排責任分擔。這些觀察結果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參考,也強調了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關鍵角色。
G20國家的NDC進展與實施差距
此報告亦顯示G20成員國在達成2030 NDC目標方面的進展停滯不前。預測顯示,G20成員在2030年將在無條件NDCs下排放34 GtCO2e,將與2019年水平相同,且超過無條件NDCs的預測值1 GtCO2e。儘管目前政策情境的預測略低於去年的評估,但無條件NDCs的實施差距仍然相似,強調各國需要採取更嚴格的政策來實現無條件NDCs。當中有11個G20成員被評估為可能無法在現行政策下達到NDC目標(見圖 2),凸顯了加強減排努力的必要性。
長期承諾與淨零目標的發展
截至2024年9月1日,共有101個方代表著107個國家,覆蓋約82%的全球GHG排放,已採納淨零承諾。這些承諾的範圍各不相同,有些適用於所有GHG和經濟部門,有些則僅針對特定部門。G20成員國的淨零承諾在法律地位和實施計劃的質量上進展有限,未來的淨零實施仍面臨挑戰。這些發展顯示,G20國家在實現淨零目標的過程中,必須在短期內提高雄心,加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執行力度。
雖然全球減排的挑戰甚為艱鉅,但非不可克服。下一輪國家自主貢獻(NDCs)提供了實現巴黎協議目標的重要契機。各國需要在未來幾年內採取更具野心且實際可行的減排措施,推動全社會的轉型。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應對不斷深化,各國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中的角色將更加重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勇於轉型,共同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