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綠色香港:
2024年施政報告ESG相關措施

28 oct 2024 / Matters Academy
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在多個領域制定了明確的策略和目標,力求在經濟繁榮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建設一個更環保、更宜居的國際城市。 本文將綜合10月初發佈的2024年施政報告,了解在綠色金融、新能源發展、綠色航運、減廢回收、生態保育以及智慧交通等方面的最新政策和措施,全面解讀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藍圖。
(一)綠色金融
香港作為亞洲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正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生態系統,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香港交易所的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是目前亞洲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市場,其成立標誌著香港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促進了區域內碳交易的流動性和效率。 更重要的是,它為企業提供了更便捷的碳減排工具,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碳中和目標。

金管局即將推出的「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將進一步完善香港的綠色金融框架,為綠色產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同時,財庫局亦計劃推出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 準則)的路線圖,提升香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水平,提高透明度,與國際標準接軌。 其目標是令香港成為首批將本地準則銜接 ISSB 準則的司法管轄區之一,這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吸引更多國際投資,同時亦意味著香港的企業將需要更積極地應對ESG(環境、社會和管治)方面的要求,並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其核心業務策略。
(二)新能源發展
香港政府正積極推動新能源發展,以多元化能源結構,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減少碳排放,詳細措施如下:

  • 新能源運輸基金:政府將預留約7.5億港元,資助的士及專營巴士公司購置電動車輛,並推出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資助試驗計劃,以加速電動化交通的普及。 希望能有效減少道路交通的碳排放、改善空氣質量,並提升市民的生活環境。
  • 可持續航空燃料 (SAF):政府將設立 SAF用量目標,以加快航空業的碳減排進程,並滿足國際航空公司對 SAF 日益增長的需求。
  • 發展可持續航空和綠色船用燃料供應鏈:政府將就供需情況、儲存、加注等方面作長遠產業發展規劃,以確保綠色燃料的穩定供應。
  • 推動綠氫和低碳氫能:政府將積極協助業界建設太陽能製氫裝置,並計劃明年提交相關條例草案,確保氫燃料的安全使用,並擬備香港氫能標準認證模式。 氫能被視為未來重要的清潔能源,其發展將對香港的能源轉型產生深遠影響。
(三)綠色航運
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正積極建設綠色航運中心,以降低航運業的環境影響,當中策略包括:

  • 推動船舶綠色化:海事處已開始向符合國際減碳標準的船舶提供現金獎勵,並將加強推廣,鼓勵船公司使用更環保的船舶。
  • 構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政府將在年底前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積極發展綠色船舶燃料儲存庫等基建,並與大灣區港口及主要貿易伙伴合作,構建綠色航運走廊。 
  • 提供配套服務:為綠色船舶提供智慧化航行安全資訊及提升船隻航行監察服務系統,保障燃料加注安全,提升航運效率。
(四)減廢回收
香港政府持續推動減廢回收的工作,以實現「零廢堆填」:

  • 加強宣傳教育:加強對公眾和校園的減廢回收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
  • 擴大回收網絡:將公共回收物收集點的數目由現時約 500 個增加至 800 個,方便市民進行回收。
  • 優化回收設施:優化「綠在區區」回收設施服務時間,並在公共屋邨內設立「自助回收站」或智能回收設施,提高回收效率。
  • 生產者責任計劃:政府將為生產者責任計劃訂立適用於不同產品的法律框架,逐步應用於包括塑膠飲料容器和紙包飲品盒等產品,擴大轉廢為材。
  • 轉廢為能設施: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 I·PARK 1 預計將於明年投入服務,政府亦會推進 I·PARK 2 建設。
(五)生態保育
香港政府持續推動生態保育工作,以保護香港的自然環境,包括:

  • 優化郊野公園設施:結合鄉村文化特色,優化郊野公園設施,為市民和旅客提供更優質的生態旅遊體驗。
  • 保護濕地保育公園:繼續推進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建設,保護香港珍貴的濕地生態系統。
(六)智慧綠色交通
政府亦希望建設更方便及環保的交通網絡,將實施下列措施:

  • 擴大電動車充電網絡:透過「EV 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和寬免總樓面面積安排,估計 2027 年中前提供約 20 萬個充電停車位。政府會投入 3 億元推出新計劃,資助私營機構安裝高速充電設施,至 2030 年累計裝置 3 000 個高速充電器。
  • 智慧綠色集體運輸:全力推展三個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目標是較原先估計提早三年落成啟德項目。
(七)加速生產綠色轉型
政府一直透過「低碳綠色科研基金」和「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援本地綠色科技發展,將具實際應用潛力的科研項目轉化為具商業價值的技術或產品,並在本地生產。 政府亦會注資 1 億元,推出新一輪「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加快推動位於香港及廣東省的港資工廠綠色轉型和改造升級,向碳中和目標邁進。
THIS ARTICLE WAS CREATED BY

Matters Academy

A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to register for free and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ESG and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that impact our society today. Matters Academy is one of the leading learning platforms providing flexible, accessible, and affordable courses taught by experienced sustainability practitioners to help you embark your ESG journey.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www.matters.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