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綠色政綱: 2050年實現碳中和

11 April 2023 / TÜV Rheinland

歐洲綠色政綱:2050年實現碳中和

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都無法倖免,乾旱、熱浪、暴雨等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發生,
氣候急遽變化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以
海洋酸化為例,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有約30%到40%會溶解於海洋、河流和湖泊等,
導致海水的pH值降低、酸度升高,破壞海洋的生態系統,並對許多海中的生物造成
危害,例如加速珊瑚白化等(註1)。

根據《衛報》報導,科學家團隊利用最新的氣候模型進行預測,證實當全球升溫攝氏1.5度時,將對珊瑚礁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屆時,地球上幾乎所有珊瑚都會嚴重白化(註2)。

歐洲將領先全球實現碳中和?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專家的建議,全球暖化需控制在小於
攝氏1.5度內,並且需在21世紀中實現碳中和,聯合國的195個成員國於2015年12月12日簽署了《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期望能共同努力實現這項目標。2019年12月時,歐盟委員會提出了「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宣示在歐洲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且將此納入具有約束力的《歐洲氣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歐洲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表示,為了克服氣候變遷與地球環境惡化的挑戰,「歐洲綠色政綱」將讓歐盟地區轉型為一個現代化、節約能源且具備強大競爭力的經濟體(註3):

碳交易?碳關稅?歐盟要做的「碳中和」是什麼?

為了幫助你了解歐洲大刀闊斧推動的這些綠色政策,我們先來釐清一些基礎的概念。
首先,什麼是碳中和?

根據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的定義,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代表在大氣中排放與被吸收的碳,透過碳匯(Carbon Sinks)取得平衡。碳匯指的是任何「吸收的碳多於排放的碳」的系統,地球上主要的天然碳匯是土壤、森林與海洋。據估計,自然碳匯每年可吸收約95至110億噸(9.5至11 Gt)的二氧化碳,而2019年全球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380億噸(38.0 Gt)。而迄今,還沒有任何人造的碳匯可以做到
媲美自然碳匯吸收碳的規模,而且,儲存在自然碳匯中的碳,會因為森林大火、土壤的
利用等而釋放到大氣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要減少碳排放量才能實現碳中和。
從大氣中去除碳氧化物,然後將其儲存起來稱為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為了實現淨零排放,全球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都必須進行碳封存,才能達到平衡。另一種減少碳排放並追求碳中和的作法,是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

碳補償的概念,是透過在其他地方減少碳排放,來抵銷某個單位的碳排放。歐盟的碳交易體系(Emission Trading System, ETS),就是全球第一個國際碳交易體系。歐盟另一項減少碳排放的計畫,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這項機制將針對那些對氣候變遷不夠有積極作為的國家,這些國家所進口的商品將會課以碳關稅,這將有助於阻止歐洲的公司將商品的生產線移至溫室排放法規不夠嚴謹的國家(註4)。
THIS ARTICLE WAS CREATED BY

TÜV Rheinland

TÜV Rheinland stands for safety and quality in virtually all areas of business and life. Founded almost 150 years ago, the company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testing service providers with more than 20,600 employees and annual revenues of around 2 billion euros.
TÜV Rheinland’s highly qualified experts test technical systems and products around the world, support innovations i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train people in numerous professions and certify management systems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www.tu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