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核能的雙面刃】
綠色能源還是潛在危機?

31 oct 2025 / Matters Academy
核能,是一種既熟悉又充滿爭議的能源形式。它既被視為對抗氣候變化的綠色希望,也因其潛在風險而引發廣泛關注。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核能的原理、優勢與風險,探索它在現代能源結構中的雙重角色。

核能的基本原理
核能是指原子的核心結構因核分裂和核融合而釋放出的能量,亦稱為「原子能」。這種能量的獲得主要依賴於兩種過程:核分裂和核融合,兩者的機制與潛力各有特點。

核分裂

核分裂是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小的原子核。在這一過程中,巨大的能量被釋放出來,目前的核能發電站主要依賴這一機制來發電。這種反應不僅能產生高效的電力,還能持續進行,形成穩定的能源供應。


核融合
相對於核分裂,核融合是將兩個較小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大的原子核,並在過程中釋放出更多的能量。儘管核融合的潛力巨大,但目前仍處於實驗研究階段,面臨的挑戰包括能量產出不足和過程中的高能耗。

綠色能源的光環:核能的環保潛力
核能是否屬於綠色能源?這是一個常見的疑問。綠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溫室氣體的能源,核能在發電過程中不會造成這種排放,因此可以歸類為綠色能源。這使得核能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成為一個可行的選擇。

儘管核能屬於綠色能源,但其並不屬於可再生能源。這是因為核能的資源最終會耗盡,且不具持久性。

高效穩定的能源選擇:核能的優勢
核能發電的核心在於鈾-235,一種特別的化學物質。發電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 開採鈾礦,提煉鈾以獲得鈾-235。
  • 將鈾-235製成燃料棒,並放入反應爐中進行核分裂。
  • 核分裂過程中釋放的熱能用來加熱水,轉化為蒸汽。
  • 蒸汽驅動發電機,完成電力的產生。

這一過程的高效率使得核能成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能源選擇。核能的優點包括:
  • 高效能:鈾的高能量密度使得少量鈾能產生大量電力,相比之下,化石燃料的能量密度較低。
  • 低碳排放:核能發電不會直接排放二氧化碳,這使其成為取代化石燃料的一個重要選擇。
  • 穩定供電:核能不受天氣影響,能夠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保障經濟運行。
  • 多用途:除了發電,核能還可用於海水淡化和工業供熱,擴大其應用範圍。

潛在危機:核能的風險與挑戰
核能並非完美無瑕,存在幾個顯著的缺點:

輻射污染與核廢料
核開採和提煉過程會產生大量輻射,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威脅,特別是水源的污染問題。發電後產生的核廢料難以安全處理,成為長期環境風險。

核事故風險
如切爾諾貝爾和福島核事故的例子,即使現代技術大幅提升,核事故的潛在風險仍然存在,且其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核事故的影響不僅限於當地,更可能波及周邊地區,造成長期的生態與社會問題。

核能在當今能源結構中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希望的象徵,也是潛在的危機。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的核能發展將需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持續性,以平衡其優勢與風險。核能的未來仍需在環保與科技之間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才能真正成為人類能源轉型的助力而非負擔。

更多詳情可收聽以下Podcast或觀看影片解說:

THIS ARTICLE WAS CREATED BY

Matters Academy

A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to register for free and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ESG and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that impact our society today. Matters Academy is one of the leading learning platforms providing flexible, accessible, and affordable courses taught by experienced sustainability practitioners to help you embark your ESG journey.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s://www.matters.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