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主要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大氣層的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等。
當陽光照射地球表面時,部分熱量會以紅外線形式反射到大氣層,而溫室氣體會吸收該部分紅外線,造成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實際上是一種自然現象,使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維持攝氏15度左右,生命才得以繁衍生存。然而隨著人類活動增加,排放的溫室氣體也越來越多,加劇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引發氣候變暖。
來源:MIT News, Explained: Greenhouse gases
常見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許多人類活動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其中燃燒化石燃料過程排放最多,如燃煤、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電力、驅動運輸工具和運行工業設備等。 因而許多人一提到溫室氣體會聯想起二氧化碳, 亦關注全球碳排放問題。
如何計算碳排放?
當談及到碳排放量,就不得不提及Greenhouse Gas Protocol (溫室氣體核算體系/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該體系由美國非政府環境機構世界資源研究院 (WRI),以及瑞士日內瓦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於1998年發起。目的是為公司開發國際公認的溫室氣體核算和報告準則,促進企業廣泛採用。
GHG Protocol的《企業核算與報告準則》範圍涵蓋《京都議定書》六種管制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以及六氟化硫(SF6),不少ESG報告準則均建議以此GHG Protocol報告準則為計算指南。
而要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具有以下步驟:
- 識別並計算排放量
- 確認排放源
- 選擇計算方法
- 收集數據和選擇排放係數
- 運用計算工具
- 將數據匯總到公司
GHG Protocol為方便描述直接和間接排放源、提高透明度,設定了三個「範疇」:Scope 1、Scope 2和Scope 3:
來源:GHG Protocol, The Corporate Value Chain (Scope 3)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Scope 1是直接排放;Scope 2是間接排放;Scope 3是其他間接排放,而Scope 3的計算可被視為複雜和廣泛,因為它涵蓋了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碳排放。
除了了解碳排放來源類型,企業應該收集和分析碳排放數據,有助制定減排計劃並實現淨零目標。例如如在Scope 1和2發現較高的排放量,可以考慮使用更環保的燃料和電力;如在Scope 3有較高的排放量就需要更大努力,評估整個供應鏈並找出減排方法。
企業在收集數據時需要與相關持份者多加溝通和合作。現在有許多企業會要求供應商提交相關的碳排放數據才能提供服務,因此許多公司不再使用試算表(Spreadsheets)處理數據,而是使用一站式的數據收集平台、IoT或者其他自動化方式獲取數據,以有效地管理整個企業自身和供應鏈的龐大數據網絡。
要實現全球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各行各業必須開始了解碳排放計算、收集數據、制定清晰計劃和目標,從而達致淨零排放。
PODCAST學習ESG:
THIS ARTICLE WAS CREATED BY
Matters Academy
A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to register for free and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ESG and sustainabilit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that impact our society today. Matters Academy is one of the leading learning platforms providing flexible, accessible, and affordable courses taught by experienced sustainability practitioners to help you embark your ESG journey.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www.matters.academy
To learn more, visit http://www.matters.academy